沙漠人參-肉蓯蓉 未來行情如何演繹?
肉蓯蓉主產于內蒙古、新疆、青海、甘肅等地的沙質土壤和半沙質地帶均產,能起到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,其藥用價值極高,有“沙漠人參”的美譽之稱。隨著野生的資源的匱乏,人工栽培已經開始規?;N植。2018年1月內蒙古阿拉善盟的肉蓯蓉被收錄入藥食兩用的名單中,這將為肉蓯蓉產品開拓出新的市場。未來,肉蓯蓉在食用領域將是一片廣闊天地?現階段肉蓯蓉正處于產新后期,今年價格情況如何呢?一起追蹤產地一線:
一:鮮貨產新價格高低起伏 野生產量與去年持平
圖一:產新中的肉蓯蓉待挖出土
肉蓯蓉分梭梭肉蓯蓉和管花肉蓯蓉,內蒙古主要以梭梭肉蓯蓉為主,隨著產新的結束,鮮貨價格起伏不定,質量不一,據產地反饋,剛產新時的統貨價格在26-30之間,隨著產新的持續價格下滑在24-26之間,一般產地在加工過程中,比列4.5-5:1的折干,統貨價格在160-180元之間波動,整體來說雖價格價格與去年相比走動平穩。
圖二:曬場上晾曬剛出土的肉蓯蓉
大量產新雖然即將結束,但近期干貨還未大量上市,正處于晾曬的過程中,產區有小部分老庫存,整體來說內蒙古產區野生干貨200噸左右,但肉蓯蓉的需求在3000噸左右,只是內蒙古的產量遠遠不夠國內的需求,只有發展家種貨源來彌補市場空缺,尤其是新疆區域家種資源發展迅猛,據產地客戶反饋家種貨源能達到2000噸以上,現家種的軟大蕓價格在鮮貨15-17元左右,干貨統貨60-70元左右,家種資源不僅對野生肉蓯蓉的價格上起到沖擊,并且用量上能逐漸滿足社會需求,填補了市場空缺??善焚|上來講依然內蒙古的質量優于其他區域。
二:肉蓯蓉生態產業鏈 助推產業發展 有望結構優化
隨著肉蓯蓉生態產業鏈構思從種植、加工、市場開發和防沙治沙等生態產業鏈進行多方位的規劃,產區規范化種植,實現源頭把控,在開發藥品、保健產品、食品方面起到助推作用,為肉蓯蓉的發展理清了長遠的構架,實現產業增收。
圖三:肉蓯蓉生態產業鏈,優化結構(來源:中國信息產業網)
三:納入藥食兩用行列 產品將多元化
2018年國家衛計委擬將黨參、西洋參、天麻、肉蓯蓉、鐵皮石斛、山茱萸、杜仲葉、黃芪、靈芝等9種物質列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名單,這將對內蒙古肉蓯蓉等藥食同源類中藥材一片利好,日常的泡酒、泡茶、食用等領域需求將加大。
圖四:國家衛計委收錄肉蓯蓉的名單
四、野生肉蓯蓉資源匱乏 家種貨源填補市場需求
隨著野生資源的大量采挖,加劇了資源的匱乏,并被納入國家三級保護品種。肉蓯蓉本具備補腎陽、益精血、調節免疫功能、保肝等多方面作用,在大健康產業環境下,肉蓯蓉的功效將得到釋放,未來的需求量也會攀升。
圖五:野生資源產量逐年遞減(來源:中國信息產業網)
截止目前,內蒙古等區域野生的產量逐年下滑,據調研了解現在的干貨年產量在200噸左右,整體的軟肉蓯蓉年需求量在400-600噸,野生產量依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,也未帶來肉蓯蓉的價格的上升,主要因素是新疆區域種植出的軟肉蓯蓉也滿足市場用藥標準,家種貨源未來將填補市場需求。
五:肉蓯蓉產品多元化 未來市場潛力大
肉蓯蓉產業鏈優化后,衍生出一系列的產品如肉蓯蓉膠囊、肉蓯蓉茶、肉蓯蓉酒等,加上衛計委出臺對內蒙古區域的肉蓯蓉納入藥食兩用行列,這將加大對軟大蕓的需求,未來的產品多元化后,肉蓯蓉這個品種將爆發出更多的保健類產品。
圖六:肉蓯蓉禮盒裝產品和罐裝產品
結語:
近期產新已經結束,干貨還未大量應市,產地行情短期處于平穩階段,納入藥食兩用后,有望拉動需求,將刺激產品價格小幅上升,如若在遇上資本的影響,肉蓯蓉的行情將穩步上揚。但長遠來看,由于家種規模和庫存等因素,家種軟肉蓯蓉價格很難出現較大的走高行情,加上未來的產量也不容小覷,最終還是會回到市場檢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