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一定要選擇管花肉蓯蓉,而不是荒漠肉蓯蓉?
肉蓯蓉屬植物為列當科多年 寄生草本,約有20種。我國有肉蓯蓉屬植物4種1變種,包括管花肉蓯蓉、荒漠肉蓯蓉、鹽生肉蓯蓉、白花肉蓯蓉和沙蓯蓉,分布于新疆、內蒙古、寧夏、甘肅等地。
管花肉蓯蓉和荒漠肉蓯蓉為中藥肉蓯蓉的法定基原植物。隨著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和長期的濫采亂挖,肉蓯蓉屬植物的資源銳減。為了解決肉蓯蓉的資源問題,滿足市場需求和中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,目前已在新疆的南疆地區發展管花肉蓯蓉的大規模栽培, 在內蒙古和新疆等地發展了荒漠肉蓯蓉的大面積栽培,有效緩解了肉蓯蓉的資源問題,也保護了野生資源。
首先來說說管花肉蓯蓉和荒漠肉蓯蓉的區別。
1、產地不同
荒漠肉蓯蓉的主產地是內蒙古、甘肅及新疆北部。
管花肉蓯蓉的原產地在新疆的和田,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及其周邊地區,寄生于紅柳根部,經由滴灌技術和昆侖山雪水的滋潤,管花肉蓯蓉藥用價值更高。
2、寄主不同
荒漠肉蓯蓉的寄主是梭梭。
管花肉蓯蓉的寄主是紅柳,紅柳在極端干旱的沙漠的壽命可達100年以上。
3、人工種植
荒漠肉蓯蓉的人工種植于1985年取得成功,現已在內蒙古等地區大量人工種植梭梭并接種荒漠肉蓯蓉。
管花肉蓯蓉的人工栽培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,因其易于接種、生長快、產量高,目前已在新疆南疆的和田、阿克蘇等地區大規模栽培。
4、長相不同
荒漠肉蓯蓉呈扁圓柱形,直或稍微彎曲,少數扭曲,長5-60cm,寬1-12cm,厚5-70cm,兩段截平或一端圓鈍。表面呈灰棕色或棕褐色,粗糙。干品質硬,不易折斷,易吸潮變軟,吸潮后易折斷,斷面不平坦,灰黃色至棕黑色,有多數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深波狀環紋。氣微香或具有濃郁的糖香,味甘而微甜。
管花肉蓯蓉呈紡錘型,直或稍彎曲,極少數扭曲,長5-25cm,直徑2.5-10cm,兩段截平,少數基部圓鈍。表面亮棕褐色至亮黑褐色,略粗糙,少數有縱皺。質地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顆粒狀,灰棕色至灰褐色,黃白色點狀維管束散于整個斷面。具有明顯的酒糟香味,味甘微苦。
5、有效成分對比
通過二者指紋圖譜的研究和對比,苯乙醇苷和環烯醚萜的對比來看,結果顯示管花肉蓯蓉比荒漠肉蓯蓉有效含量多。
荒漠肉蓯蓉中的苯乙醇苷和環烯醚萜苷的含量比較平均,且荒漠肉蓯蓉中的苯乙醇苷含量明顯低于管花肉蓯蓉,管花肉蓯蓉苯乙醇甘類成分明顯高于環烯醚萜苷類成分,其中苯乙醇苷主要是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兩大成分?;哪馍惾啬秃饕且驗楹橇扛?,管花肉蓯蓉柴性大、過冬凍死也可能是因為含糖量低,所以管花肉蓯蓉含量高表現出來苦感。
近年來,荒漠肉蓯蓉和管花肉蓯蓉都被廣泛運用到藥品、食品、保健食品等產業中。新疆和田生產的管花肉蓯蓉提取物獲得0GIA(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)和N0P(美國有機計劃)認證,產品質量達到美國、歐盟等國際標準,連續多年出口日本、韓國、中國臺灣、馬來西亞及海外市場,且被加工成了生發劑和面膜等護膚產品。